在中印和中苏边界战争口碑截然相反的无坐力炮:56式75毫米

时间: 2023-10-10 作者: 耐磨板知识

  今天的主角是,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。56式是山寨二战美国M20无坐力炮的产物,被使用了长达20年之久,才退出现役。奇怪的是,该炮在中印边界战争和中苏边界战争中,具有完全不同的口碑。听萨沙说一说吧。

  朝鲜战争中,我军缴获美制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和M20型75毫米无坐力炮,认为颇为好用。

  52式的特点是相对轻便,更适合复杂地形作战,但志愿军认为M20型才是真正的大威力无坐力炮,实战效果更好。

  虽然M20型比美制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要笨重得多,综合作战能力要强得多。

  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重42公斤,战斗时能不用三脚架采用肩扛模式作战,炮身重量为20公斤。

  虽然M18型比较轻便,但炮弹仅有2.5公斤,可以射穿76毫米垂直钢板或者0.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。

  它非常笨重,火炮总重88公斤,炮身就有45公斤,长度达到2米。M20型最大射速为每分钟8发,破甲弹为6公斤多,榴弹则高达8公斤多,是M18型炮弹的3倍重量。

  其中的破甲弹可以射穿倾斜30度的92毫米钢板,垂直破甲能力为130毫米以上,还可以摧毁0.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。

  如美制M26重型坦克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毫米,炮塔前装甲板厚102毫米,M20型都可以射穿。

  可见,M20型的火炮性能非常厉害,除了射程以外不亚于56式85毫米加农炮了。

  虽然M20型攻击力更强,但实在太笨重了,炮身就有45公斤,士兵难以背负,运输期间一定要使用马匹。

  实际上,M20型主要是作为轻型火炮使用,不如M18型可以把士兵扛着到最前线。

  志愿军对M20型评价不错,认为它不仅能有效摧毁敌人碉堡,还可以反坦克,包括对付美军重型坦克M26潘兴。

  在1946年,国民政府对两种无坐力炮进行仿造。到1949年,国民政府望江兵工厂制造了95门M18型无坐力炮,M20型也得到了美方的资料和图纸。

  由于M20型的结构同M18型基本一致,在1952年望江兵工厂成功仿造了M20型。

  之所以爱,因为56式是前线官兵最可靠的直瞄火炮,可以跟随一线米安全距离开炮,摧毁敌人坚固野战工事,还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。

  它的炮架重达43公斤多,炮身为45公斤,依靠人力已经非常困难移动了,主要是依靠车辆和骡马运输。

  但是前线式颇有抱怨,认为它实在太重。在高原地形,人体负重能力变弱一半,56式的88公斤重量,相当于平原的160公斤。

  一个战例中,一股印军向后溃逃,乘坐了不少汽车。的56式无坐力炮班正在急行军追赶,赶到一个小山包时,印军正要通过。这种情况下,炮手已经顾不上安装炮架,自己扛起重达45公斤的炮身就快速冲上了山,采用肩扛方式连续发射,击毁多辆卡车,终于协助步兵拦住了敌人。

  因为在高原上负重45公斤连续快速爬山,事后炮手累得吐了血,身体受到很大的损伤。

  56式的炮弹也太重,单发就高达近10公斤,是82毫米迫击炮弹的3倍重量。

  在高原环境,普通士兵连续行军已经很疲惫,而为了炮班能够有持续战斗力,步兵往往要帮忙背负弹药。而一枚炮弹就让士兵增加了20斤负重,相当于平原上的40斤,真是不堪重负。

  好在当地有着非常强的负重能力,给了一线官兵很大帮助:最让震撼的是支前,负重能力惊人。藏族男人上一次山,肩上背两发120毫米迫击炮弹,脖子上挂两发无坐力炮炮弹,手上还能再提两发60炮弹;藏族女人也能一次背两袋50斤的面粉。多亏西藏老百姓,他们一人能背一两百斤,负担比我们重多了,自己又累又饿,也坚决不肯吃背上的粮食。

  即便如此,运输56式仍然是大问题。为了区区1门56式,就要整整一个炮兵班8个人和3匹骡马来伺候。

  在中印战争这种后勤保障不好的战役中,炮兵班往往扩充到12个人,多出4个人就是背二三十发炮弹的。即便如此,这12个人也是负担很重,毕竟单发炮弹就有6到9公斤,官兵们苦不堪言。

  所以中印战争主要是依靠比较轻便的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,但后者的威力和射程比56式弱太多了。

  珍宝岛的实战中发现,装备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中,56式40毫米火箭筒(RPG-2)对苏军T62坦克根本无效,只能打苏军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。

  尤其重要的是,由于珍宝岛的风力较大,56式火箭弹在较远距离很容易出现偏移。训练有素的射手,使用56式无法在较远距离击中敌人,被迫将发射距离缩短到几十米。

  珍宝岛战役的特点是,不需要像中印战争那样长距离机动作战,主要是在固定阵地打攻防战。

  由于苏联坦克装甲车频繁调动,认为苏军很可能发动一次攻势,提前进行了作战部署。

  一、立即调201团3营炮连无后坐力炮排进入内河中方一侧的3号阵地,以加强在此布防的201团75无后坐力炮排。

  二、考虑到上述阵地弹药难以支撑较长时间的持续作战,决定向上述阵地补充弹药并做好伪装,此项任务务必在3月14日之前完成。

  四、借鉴3月2日的战斗经验,命令133师397团侦查排长于洪东带领一个侦查班提前登岛潜伏。

  则使用2个无坐力炮班和1个火箭筒班登岛作战,留下1个无坐力炮班对付可能进入冰封河道的苏军坦克。

  苏军这辆T-62慌乱中向侧面躲避,恰好驶入我军预设的雷区,被反坦克地雷炸毁履带。

  另外3辆坦克,也全部遭受了56式无坐力炮的炮击。虽然炮击同样不致命,却造成坦克不同程度的损伤。这3辆坦克不顾救援友军,立即向后逃窜,慌乱中还有两辆坦克相撞。

  3辆坦克逃回苏军阵地后,发现都受了伤:据当事人回忆,第1辆坦克有1发炮弹钻进炮塔,但没爆炸;第2辆坦克的炮管烧坏了;第3辆坦克的迎面装甲被击穿。

  此时,岛上也冲入2辆T-62坦克,遭遇了2个无坐力炮班和1个火箭筒班。

  事实证明,火箭筒对T-62根本就没用,火箭弹击中爆炸仅仅能让坦克颤一颤,必须依靠56式无坐力炮。

  56式无坐力炮打装甲厚度不到10毫米的苏军装甲车,基本一炮一个,连续摧毁多辆。

  此战中,56式也有一定的弱点,就是无坐力炮比较笨重,转移阵地速度较慢。在几辆装甲车被摧毁后,苏军T-62坦克也开始精确炮击。56式无坐力炮无法迅速转移,被摧毁1门,班长和炮手牺牲,副班长重伤。

  这门56式无坐力炮立即开炮,一举击毁装甲车。余下这辆T-62很聪明,见势不妙也不顾营救装甲车里的步兵,而是高速撤退离开了交火区。

  上午战斗很激烈,下午兵力有所增加,尤其增加了56式无坐力炮的数量。

  下午3点多,苏军在进行大规模炮击后,又出动5辆T-62坦克和12辆装甲车攻过来,双方激烈交火,互有伤亡。

  当天的战斗中,共有多辆T-62被56式无坐力炮击毁击伤。其中登岛的2个56式无坐力炮班,一共击毁敌人1辆坦克,击毁6辆装甲车。

  被地雷炸毁的T-62坦克,是正面遭到56式的炮击,正面装甲几乎被穿透,这才惊恐逃窜中雷。

  另外还有一辆T-62被无坐力炮弹击穿了装甲,只是没有造成坦克手严重伤亡,坦克还能行驶。

  56式无坐力炮的破甲弹可以射穿130毫米钢板,而T-62炮塔正面装甲厚度是160毫米到214毫米,车体前上装甲为59度倾斜100毫米厚度。

  使用56式无坐力炮不能从正面击穿T-62炮塔正面,却有一发射穿了车体前上装甲。

  56式无坐力炮应该进行伏击,攻击T-62的侧面甚至后面装甲,还是能击穿的。

  在珍宝岛这种阵地战,想要从侧面攻击T-62坦克只是一句空话,敌人不可能按照你的思维去打仗。

  虽然难以从正面击毁T-62,击毁装甲车没有一点问题,也可以造成T-62的损伤,失去大部分作战能力。比如炮弹射穿了坦克正面装甲,虽然坦克手没有严重伤亡,坦克也能开动,也只能立即逃走。

  实战中,56式无坐力炮也体现了其他的问题。除了威力不够以外,关键是它过于笨重。

  珍宝岛的地形有些特殊,是丘陵湿地地形,而且灌木很多。这种地形不适合笨重的56式移动作战,为此吃了几次亏。

  一旦转移阵地,就需要炮兵首先分解56式,然后分别携带行军,再进行组装调试后炮击。

  由于56式太笨重,而岛附近的地形陡峭,导致行军速度很慢。苏军发现我军201团1营1炮连56式无后坐力炮排试图登岛增援时,立即开炮拦截。炮排不怕牺牲,强行前进,却因为行动缓慢,在敌人炮击下多人负伤,2个炮班失去了战斗力。只剩下1个炮班在排长的带领下,冒死冲上了珍宝岛,将无后坐力炮架在了岛北端。

  由于岛上灌木影响视线,等我们正真看到敌人坦克时相距只有20米。这么近的距离不能开炮,转移也来不及,炮兵班只能勇敢的投掷手榴弹拦截。苏军火力强大,短时间内排长汤汝达和炮班班长朱朝玉、炮班战士袁启发、李凤祥等4人牺牲,岛北阵地失守。

  1969年珍宝岛战役告诉我们,56式无坐力炮已经过时,不能对敌人坦克构成致命威胁,也过于笨重不适合实战。

  而且M20型是1945年研发的武器,到1969年已经有20多年,不可避免的过时了。

上一篇: Mysteel快讯:重庆修建钢材以稳为主

下一篇: 谁更怕撞击中国驱逐舰拦截美国驱逐舰背后的双方舰艇坚固性

成功案例success case